登录注册
上海交通大学论坛 > 音乐爱好者 > 浏览当前帖子 手机版 关闭左侧栏
中国音乐家 (四)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浏览量  6348      回帖数 0
夏日一抹绿    等级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6:28:45    编 辑   



施光南(Shiguangnan 1940--1990) 
作曲家。四川重庆人。自幼喜爱音乐。学生时代就模仿各地民歌风格开始歌曲写作。后 
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后入天津歌舞剧院,曾在 
中央乐团工作。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1990年在北京病逝。作有歌 
剧音乐《伤逝》、芭蕾舞剧音乐《白蛇传》、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弦乐四重奏 
《青春》。小提琴曲《瑞丽江边》,京剧《红云岗》唱腔及音乐,河北梆子《红灯记》 
唱腔及音乐,电影音乐《海上生明月》,《神奇的绿宝 石》《幽灵》等歌曲《五好红花 
寄回家》,《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多情的土地》、《祝酒歌》、《周总理你在哪里 
》、《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当归 
谣》、《第十一届亚运会会歌》等流传甚广。还参加了《仿唐乐舞》、《中国革命之歌 
》的创作。出版有《施光南歌曲选》及多种唱片、磁带。 


赵沨(Zhaofeng 1916-- ) 
音乐教育家、评论家和□□活动家。祖籍河南项城,生于开封。青年时期,曾在河南建 
华音校音乐系学习,由于参加当时校内的进步活动而被迫离校。后来在工作中广泛接触 
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1939年在重庆和一批革命音乐工作者组成“新音乐社”,并 
主编进步刊物《新音乐》。1941年院南事变后,去缅甸开展华侨青年的活动。1942年回 
国在云南大学附中任教,同时参加民主同盟工作。1946和1948年先后在香港和新加坡艺 
术院校任教授,副院长等职。1949年回到北京,首任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音乐出版社社长等职。1957-198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副院长、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 
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艺术学科组长等职。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名誉 
院长,《音乐研究》主编,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赵枫同志在繁忙的 
行政领导工作之余,曾撰写各类学术论文数百篇,曾编译出版《和声学初步》、《曲调 
与和声》、《和声的进行》等书,著作有《诗经音乐及□□》,《贝多芬和他的九个交 
响乐》、《音乐与音乐家》等。他曾先后率领文化艺术代装团,演出团赴数十个国家访 
问,对国际文化交流,增进各国艺术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凌(Liling 1913-- ) 
音乐评论家。广东省台山人。1927一1930年在台山一中读书,毕业后在台山 
水产小学任教。1937年去上海在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家乡的青 
年救亡工作队任艺术组组长。1938年赴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毕业后 
留校为高级班学员,并兼任院教务处教育科长。1940年在重庆主编《新音乐》月刊。并 
与赵枫等人共同主持新音乐社活动。1943年《新音乐》月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李凌任 
陶行知所办育才学校音乐组主任。1945年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继续主编出版《新音乐 
》,并在上海创建中华星期音乐学院、香港中华音乐学院、并任院长。1949年新中国成 
立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务副主任,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全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乐团顾问等职。著作有《音乐杂谈 
》1--4集,《音乐漫谈》、《歌唱艺术慢谈》、《音乐艺术随笔》、《音乐美学慢谈》 
等,此外还作有器乐曲《南国组曲》及舞剧音乐《铸剑》等。 


张肖虎(Zhangxiaohu 1914-- )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天津。在清华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学系,并 
兼攻音乐。1936年毕业后留校任西乐部助教。曾先后担任天津工商学院、清华大学、北 
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主任、国家 
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著作有《乐学基础》、《 
五声性调式及和声手法》。作品有民族舞剧《宝莲灯》音乐、管弦乐《浔阳曲》、《苏 
武》、《刘胡兰》等。 


许常惠(Xuchanghui 1929-- ) 
□□作曲家、音乐史学家、教育家。生于□□省彰化县。1949年考入国立□□师范大学 
,随戴粹伦教授学习小提琴,随张锦鸿、肖而化教授学习理论作曲。1955年进入巴黎法 
兰克音乐院学小提琴,1956年入巴黎大学音乐学研究所学音乐史、和声分析和古谱今译 
等。1959年回台后任教于师大音乐系及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任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音 
乐史教授,并任亚洲作曲家联盟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及该联盟在□□的总会理事长、中华 
民俗艺术基金会执行长等要职。1967年与史惟亮等人发起“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致力于□□民谣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曾多次应邀到美国、香港、新加坡、日本、 
德国等地进行访问或讲学,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较高的声望。曾四次获用《中国民俗音 
乐专集》唱片“金鼎奖”,1985年获法国文化部颁赠的文艺骑士勋章。主要作品有歌曲 
《我是一滴清泉》(1956年,郭沫若词)、清唱剧《兵车行》(1958-1965年,杜甫词 
)、《狮子山的孩子》(1983年)、交响曲《白沙湾》(1974-1976年),舞剧《桃花 
姑娘》、《陈三五娘》(1985年),琵琶独奏曲《锦琴》,以及前奏曲、小奏鸣曲,五 
重奏等大量室内乐作品,并著有十余本音乐论文专集。 


马水龙(Mashuilong 1939-- ) 
□□作曲家。生于□□省基隆市,1964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72年获西德 
雷根斯堡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赴西德留学,197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86年应美国国务 
院付尔布莱特基金会之邀,以学者身分赴美研究音乐一年,并于纽约林肯中心等地举行 
四场个人作品音乐会。他是第一位在林肯中心举办整场个人作品音乐会的中国作曲家。 
曾获中山文艺创作奖及吴三连文艺创作奖。现任国立艺术学院教务长兼音乐理论作曲教 
授。并任亚州作曲家联盟在□□的总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 
古曲组曲》、赋格曲二章(1962年)、《□□组曲》(1965年)、《雨港素描》(1969 
年)、奏鸣曲(1963年),歌曲《怀乡曲》(1971年)、《夕暮》(1963年),交响诗 
《孔雀东南飞》(1977年),弦乐四重奏(1970年,获中国现代音乐研究会主办的作曲 
比赛佳作奖)、《幻想曲》(长笛与管弦乐, 1975年),琵琶曲《水龙吟》(1979年) 
,梆笛协奏曲、《窦娥冤》(人声、唢呐与打击乐器。1980年),《盼》(十件中国传 
统乐器合奏曲,1976年)、《唢呐与人声》(1976年),《清明》(梆笛、风锣与混声 
合唱,1979年),合唱曲《蓝色的溪水》(1978年)、《女高音、萧与九件打击乐器》 
(1985年),管弦乐合奏曲《玩灯》(1977年)、《晨曦》(1979年),以中国民歌改 
编的合唱曲《小河淌水》、《阿拉木汗》等二十余首,舞剧《廖添丁》(1978年)并著 
有《对位法理论》(1972年)、《十二音作曲法研究》(1976年)和《从舞剧(廖添丁 
)论舞乐之创作》(1982年)等理论著作。 


黄友葵(Huangyoukui 1908-- )  
抒情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湖南湘潭县人。幼时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学会了演 
奏月琴、扬琴、萧和竹笛。小学时开始学钢琴。在上海金陵女子大学和东吴大学时,主 
要学习生物数学,化学等课程。1933年以A级分数毕业 
于美国阿拉巴吗州亨廷顿大学音乐系,并被吸收为该校以优秀学生组成的Trisigma荣誉 
学会会员。同年参加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演出独唱。回国后,曾任苏州东吴大学、昆明国 
立艺专,重庆青本关国立音乐院、南京艺术学院声乐教授兼系主任、副院长。同时继续 
从俄籍教授苏石林进修声乐。省人大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省政协常务委员。现任 
中国音协江务理事、音协江苏分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28岁时,曾应上海国乐社的邀 
请,担任女声独唱,并在《创世纪》、《柳娘》、《多兰多德》、《茶花女》、《蝴蝶 
夫人》、《托斯卡》中担任女主角或领唱。她的音色柔和优美、技巧娴熟、委婉动听、 
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曾被当时的声乐界誉为“中国的第一女高音”。 


喻宜萱(Yuyixuan 1909-- ) 
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江西萍乡人。1933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1935-1939年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音乐及教育。回国后历任成都女子大学音乐系教员、湖 
北省立教育学院和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教授,并兼任音乐系主任。在成都、重庆等城市多 
次举行演唱音乐会。194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赴法国、美国、瑞士、意大利等西 
欧国家考察音乐教育。同时在巴黎、伦敦、纽约、旧金山等大城市举行数十场独唱音乐 
会。1949年回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兼系主任、副院长。同时从事演唱活动 
。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协顾问,《中国大百 
科全书》音乐编委、声乐分支主编。除选编、译配多种声乐教材,主编《声乐表演艺术 
文选》一书外,还撰写了20余篇论文,著有《我与音乐》。 


林俊卿(Linjunqing 1914-- ) 
男中音歌唱家、医学博士。福建厦门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医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1 
年开始与意大利专家梅百器及莫那维塔学美声唱法和“咽音”练声法。1948年开始对“ 
咽音”练声法作系统研究。以演唱意大利歌剧选曲见 
长,并灌有唱片。作为男中音歌唱家, 1953年曾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到波兰、 
东德等国家访问演出。1958年创办上海声乐研究所任所长。现为北京嗓音研究会顾问、 
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著有《歌唱发音的肌能状态》、《歌唱发音不 
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和《介绍“咽音”练声法》等声乐 
理论书籍。 


周小燕(Zhouxiaoyan 1918-- ) 
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湖北武昌人。少年时代即显露出歌唱才华。早年在上 
海国立音专学声乐。1937年参加武汉合唱团从事救亡歌咏活动。后留学深造于巴黎俄罗 
斯音乐学院,师从意大利籍男中音贝纳尔迪教授,经过五、六年的严格训练,在声乐技 
巧上有很大程高。后又受到许多著名声乐专家的指点,较熟练地掌握了法、英、意、德 
等多种语言的歌唱。并以清唱剧形式演出歌剧《蚌壳》引起西方瞩目。1945年10月在巴 
黎国家大剧院演唱成功。在英国演唱《长城谣》等中国歌曲,受到高度评价,被法国著 
名评论家杜弗誉为“中国之莺”。1946年7月赴卢森堡,后又飞遍了柏林、日内瓦、布拉 
格、华沙等地演唱成功。1947年10月,辞去了一些国家的邀请回国。归国后执教于上海 
音乐学院,后为副院长兼声乐系主任、教授。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音协上海分会副 
主席。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后曾赴印度、苏联、 
波兰、保加利亚等巡回演出。近年来,还曾赴西德、美国考察,为我国声乐教学及研究 
做出贡献。撰有《男高音声区的训练》、《当代世界声乐发展的趋势给我们的启示》等 
文章。学生有张利娟、鞠秀芳、高曼华、刘捷、龚冬健、张建一、罗魏。 
  
    
郎毓秃(Longyuxiu 1918-- )  
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原籍杭州,生于上海。1937年上海国立音专声乐 
系肄业。先后留学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声乐系、美国俄亥俄州辛辛纳提师范 
学院音乐系进修风琴、声乐和作曲。师从胡周淑安、俄籍教授苏石林、比利时著名女高 
音歌唱家黛依丝。获作曲专业学士学位。16岁即在上海公开演唱和灌制唱片。三十年代 
活跃于我国歌坛。当时流行的《天伦歌》就是她首先唱开的。1944年起任教于四川省立 
艺专、成都华西大学,建国后在四川音乐学院声学系任主任、教授。1956年参加中国文 
化代表团,出访朝鲜、意大和瑞士、法国;在罗马、伯尔尼、日内瓦、巴黎、里昂等地 
举行独唱会。后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名誉系主任。教授。第一、二、三届全国 
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音协四川分会副主席。译有《卡 
鲁索的发声方法》。1981年4月22日在北京举行告别演唱会。 


张权(Zhangquan 1919-- ) 
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江苏宜兴人。自幼酷爱音乐。1936年入杭州艺专主修钢琴 
,后从外籍教师马撰改学声乐。1937年入上海国立音专声乐系,师从胡同淑安、黄友葵 
。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音乐院并留校任教。1951年毕业于美国依斯曼音乐研究院获音 
乐文学硕士学位和音乐会独唱家、歌剧演员称号。同年冬季回国。任中央歌剧舞剧院独 
唱演员、教员。曾与李光羲等在我国首次用中文主演《茶花女》。1961年调至哈尔滨歌 
舞剧院,1964年在 
北京举行独唱音乐会。1978年调回北京,曾任北京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歌舞 
团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 
译配有外国艺术歌曲和歌剧选她。不仅擅长演唱外国艺术歌曲和欧洲古典歌剧咏叹调, 
而且擅长演唱中国抒情歌曲。 


魏启贤(Weiqixian 1921-- ) 
男中音歌唱家。辽宁沈阳人。早年曾参加抗日救亡演剧三队。1940年在国立剧专学习乐 
剧,继又转入国立音乐学院,1947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院声乐系,师从黄友葵、俄籍教 
授苏石林和苏联声乐专家梅德维捷夫。1949年始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央乐团担任教 
学和独唱。曾多次举行独唱音乐会。现在中央乐团□□音乐学院任教。曾主演过歌剧《 
叶甫根尼.奥涅金》,并在我国首演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任男中音独唱及重唱。 


寇家伦(Koujialun 1922-- ) 
男高音歌唱家。陕西西安人。1949年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原是话剧演员,到总政歌舞团 
后,改学声乐。曾任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曾从师于保加利亚专家迪亚科维奇。演唱有 
《回延安》、《大江歌罢掉头东》、《一个□□□员的自白》。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 
红》中演唱《西江月.井岗山》。曾先后赴朝鲜和东欧各国进行访问演出。 


楼乾贵(louqiangui 1923-- ) 
男高音歌唱家、浙江宁波人。曾同时就学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和上海国立音专,先后从师 
于利斯纳、罗比切克夫人、劳景贤194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获医学博士。1953年在 
协和医院工作期间应邀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银质奖章;后在东欧访问演出中 
,又获波兰、罗马尼亚等国颁发的高级国家勋章。1955年入中央实验歌剧舞剧院任独唱 
演员。曾主演《蝴蝶夫人》、《叶甫根尼.奥涅金》。后为声乐教员、艺术指导。北京 
市政协第五、六届委员。 


王昆(Wangkun 1925-- ) 
女高音独唱家。河北唐县人。1937年入当地妇女抗日救国会。1939年4月入西北战地服务 
团,从事抗日宣传、演唱民歌。1944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5年首演我国第一 
部新歌剧《白毛女》饰女主角喜儿,并演出《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秧歌剧。194 
7年7月,参加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建国后曾任中央实验歌剧 
院演员。后受教于苏联专家梅德维捷夫和我国歌唱家林俊卿。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 
修。1964年演出《农友歌》。1962年调入东方歌舞团,现任团长兼艺术指导。第一、二 
、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赴欧洲、朝鲜、印度、日本、泰国 
、新加坡等国访问演出。 


郭淑珍(Guoshuzhen 1927-- ) 
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原籍山东长清县,生于天津。从小爱唱歌,京剧、大鼓、单 
弦曾使她着迷。在少年时代,经常演出。1947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从 
师于美籍女中音歌唱家汉基夫人。195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沈湘。1953年她作 
为我国第一批音乐留学生,赴苏联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1958年 
以优异成绩毕业。留学期间,在1955年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中获奖。1 
957年又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古典歌曲声乐比赛中获一等奖和金质奖章,为祖国赢 
得巨□□誉。毕业后她曾在莫斯科、列宁格勒、里沃夫等城市举行独唱音乐会,她又在 
莫斯科著名的剧场上演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成功地扮演达吉雅娜,又在歌剧 
《波希米亚人》中客串演出,轰动全苏,全苏电台播放录制唱片,被报界誉为“正是普 
希金和柴可夫斯基理想的人物”。1959年载誉归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同年8月赴维 
也纳演出。1960年又访问了加拿大,古巴、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瑞士等国;1977年去 
朝朝访问后又到西德考察音乐教育。1978年访问美国。1980年被文化部任命为全国高等 
音乐院校声乐比赛评委副主任,198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次为她举办广播独唱音乐会 
。后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主任、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 


李光羲(Liguangxi 1929-- ) 
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生于天津市。16岁起在基督教圣诗歌咏班唱了4年。19 
54年入中央歌剧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逐渐形成了个人的演唱风格。第六、 
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主演歌剧《茶花女》、《阿依古丽》、《叶甫根尼.奥涅金》、 
《货郎与小姐》。演唱歌曲有《北京颂歌》、《远航》、《祝酒歌》、《周总理,您在 
哪里》。并曾赴法国、加拿大等国访问演出。 


郭兰英(Guolanying 1929-- ) 
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山西平遥县人。6岁进戏班子学唱山西梆子,先后演了一百 
多部传统戏。五、六岁就在山西、河北一带颇具名声。1946年入解放军文工队开始从事 
新歌剧事业。1949年入华北大学三部学习,建国后又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4年5月 
入中央实验歌剧院,为该院主要歌剧演员,在大型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 
《窦娥冤》、《红云崖》、《刘胡兰》、《春雷》中担任主角。演唱的歌曲有陕北民歌 
《绣金匾》、《南泥湾》、《赶牲灵》、《翻身道情》和创作歌曲《我的祖国》等。曾 
赴日本访问演出。1949年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比赛中,她演唱的《翻身道情》、 
《妇女自由歌》荣获三等奖。并在1952年全国戏曲汇演中获奖。曾任中国歌剧院主要演 
员兼艺委会主席。全国第一、二、三、五、六届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 
协会理事。1981年3月在北京举行告别演出。 


温可铮(Wenkezheng 1929-- ) 
男低音歌唱家。北京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其父爱好音乐,从小受音乐熏陶,10岁时 
在儿童歌唱比赛中,他以童高音演唱了意大利古典歌曲《爱情的喜悦》获北平市“天才 
音乐儿童奖”。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6年到1956年,他从师 
于著名俄籍教授苏石林和保加利亚索亚菲音乐学院院长、著名声乐教育家契尔金教授。1 
950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金陵大学音乐系和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现为声乐系主任 
。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1957年在莫斯科获世界青年联欢节古 
典歌曲比赛银质奖。曾多欢举行独唱音乐会,到美国、日本、香港讲学、演出。他演唱 
的歌曲有威尔第的歌剧《西蒙.鲍卡涅格拉》中的咏叹调《破碎的心灵》、舒伯特的声乐 
套曲《磨坊少女》的第二首《何处》、鲁宾斯坦的《波斯恋歌》、穆索尔斯基的《跳蚤 
之歌》、《古典派》和达戈梅斯基的《老班长》等。并撰写有《我怎样演唱杨白劳》、 
《谈莫扎特的几首咏叹调》、《从外国声乐作品中探讨男低音、中音的音域及性能》和 
《女中音的训练》等多篇论文。 
  
    
  
   
1
表情
所有内容均为会员自愿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