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后小感加点体会……
浏览量:1149 回帖数:1
1楼
恩,今天二胡老师以前同时期的几个老学生们小聚了一会……
一个个都是中国中央上海星海音乐学院的啊……我一个半途而废的家伙混迹于其中,
实在是惭愧……小时候的时候其实水平都还是差不多的呢……
不过怎么说,交谈之间还是受益匪浅……尽管这么多年的差距下来,我知道自己一定是技不如人。但是,
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是绝对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的。
临走时,和老师聊了聊……我说他们现在在学院里大多是练新曲子,老曲子都不怎么学了。老师说是阿,
这也是他们的一个不当之处。新曲子大多讲究高深技巧的堆砌,
谱子翻下来叫我这个业余玩家加懒虫信心大失根本就懒于练习,现在的专业比赛也大多着重炫技。老师说]
技巧是不能丢的,但是它绝对不是主要,最重要的还是感觉,体会,感情。
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在高校里专业训练过后的他们,技巧方面确实比老师要强,但是拉出来,
老师身上蕴含的气度他们却是万万不可及。毕竟四五十年的浸淫不是十来年的苦练所能相比。而且,我发觉,
琴声里蕴含的更多的是拉琴者的涵养,是将毕生所学融会贯通后的一种释放,是博众杂学之长于一丝琴音。
琴声如画,琴声如诗,琴声如字,琴声如学。天下之大问,其理自通。
此外……同志们,基本功不能丢啊!!!!当年和我同时学琴的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
当然现在已经是个大男生了==|||说他当年考学院时每天都要练五六个小时的基本功,长弓短弓揉弦等等,
即便现在,他练琴前一个小时也要练基本弓……唉……像我这种每次就练两个小时就只把每个曲子过一遍的家伙……
还有……后生可畏啊……看到老师后来的学生,一个个也都意气风发……不过毕竟还是小孩子,拉琴还是放不开,
不够大气。所以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敢想敢拉……拉出风格……拉出气概……嘿嘿……==|||
唉,忆当年,小儿拉琴做戏,谈笑间不分上下互不相服,如今空余鄙人原地踏步,叹,叹,叹!
恩,今天二胡老师以前同时期的几个老学生们小聚了一会……
一个个都是中国中央上海星海音乐学院的啊……我一个半途而废的家伙混迹于其中,
实在是惭愧……小时候的时候其实水平都还是差不多的呢……
不过怎么说,交谈之间还是受益匪浅……尽管这么多年的差距下来,我知道自己一定是技不如人。但是,
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是绝对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的。
临走时,和老师聊了聊……我说他们现在在学院里大多是练新曲子,老曲子都不怎么学了。老师说是阿,
这也是他们的一个不当之处。新曲子大多讲究高深技巧的堆砌,
谱子翻下来叫我这个业余玩家加懒虫信心大失根本就懒于练习,现在的专业比赛也大多着重炫技。老师说]
技巧是不能丢的,但是它绝对不是主要,最重要的还是感觉,体会,感情。
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在高校里专业训练过后的他们,技巧方面确实比老师要强,但是拉出来,
老师身上蕴含的气度他们却是万万不可及。毕竟四五十年的浸淫不是十来年的苦练所能相比。而且,我发觉,
琴声里蕴含的更多的是拉琴者的涵养,是将毕生所学融会贯通后的一种释放,是博众杂学之长于一丝琴音。
琴声如画,琴声如诗,琴声如字,琴声如学。天下之大问,其理自通。
此外……同志们,基本功不能丢啊!!!!当年和我同时学琴的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
当然现在已经是个大男生了==|||说他当年考学院时每天都要练五六个小时的基本功,长弓短弓揉弦等等,
即便现在,他练琴前一个小时也要练基本弓……唉……像我这种每次就练两个小时就只把每个曲子过一遍的家伙……
还有……后生可畏啊……看到老师后来的学生,一个个也都意气风发……不过毕竟还是小孩子,拉琴还是放不开,
不够大气。所以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敢想敢拉……拉出风格……拉出气概……嘿嘿……==|||
唉,忆当年,小儿拉琴做戏,谈笑间不分上下互不相服,如今空余鄙人原地踏步,叹,叹,叹!
发表于 2010/2/5 12:49:59
2楼
我觉得传统曲子和新曲子虽然形式上很不一样,但本质上差别并不大,重要的技
法还是那几招。感觉新曲子比传统曲子高的地方有两点:一是琶音,二是半音。
弓法上我没觉得有什么差别。
我建议大家要多找机会演出。演出一次,比苦练几个月都有用。台上的感觉,和
台下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很小型的演出,也不要错过,能上就上。
一: 伴奏的感觉不一样。用伴奏,最简单的是伴奏带,其次是在练琴房,最难
是在台上。在台上,二胡的麦克风是放给观众的,不是对着伴奏者的。如果是钢
琴伴奏,钢琴自己的音量非常大,互相要听到很不容易。而且在台上,两个人的
距离会很远,很难有动作上眼神上的交流。
二:手上的感觉也不一样,要在聚光灯下,千百双眼睛的注视下,找手上`有根
`的感觉。这个感觉,如果你演出不多,可以上台以后现找,尤其是大曲子,要
边演奏边调整。如果你已经熟悉了这个感觉,就无所谓了现找了。
三:出错调整的能力。即使是名家的现场演出,冒泡也难免。即使冒泡,要继续
跟上乐队。即使几个小节一时出现盲点,就算空这几个小节也要能继续跟上乐
队。
四:音色感觉不一样。如果有了好的音响,舞台上的音色会比平时好很多,即使
西活的音响,也足以把音色提高很多。任何微小的揉弦,极其弱的音量都很好
听,很短的弓子都能很悠扬。在舞台上,有更大的发挥强弱的空间。平时练琴没
有这个效果,这些细节可能就会忽略。尤其在乐团这样乱糟糟的地方练琴,这么
细微的变化,谁能听见?自己都刚刚能听见。可是,一旦放上大功率的扩音器,
这些细节就都能出来。
我觉得传统曲子和新曲子虽然形式上很不一样,但本质上差别并不大,重要的技
法还是那几招。感觉新曲子比传统曲子高的地方有两点:一是琶音,二是半音。
弓法上我没觉得有什么差别。
我建议大家要多找机会演出。演出一次,比苦练几个月都有用。台上的感觉,和
台下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很小型的演出,也不要错过,能上就上。
一: 伴奏的感觉不一样。用伴奏,最简单的是伴奏带,其次是在练琴房,最难
是在台上。在台上,二胡的麦克风是放给观众的,不是对着伴奏者的。如果是钢
琴伴奏,钢琴自己的音量非常大,互相要听到很不容易。而且在台上,两个人的
距离会很远,很难有动作上眼神上的交流。
二:手上的感觉也不一样,要在聚光灯下,千百双眼睛的注视下,找手上`有根
`的感觉。这个感觉,如果你演出不多,可以上台以后现找,尤其是大曲子,要
边演奏边调整。如果你已经熟悉了这个感觉,就无所谓了现找了。
三:出错调整的能力。即使是名家的现场演出,冒泡也难免。即使冒泡,要继续
跟上乐队。即使几个小节一时出现盲点,就算空这几个小节也要能继续跟上乐
队。
四:音色感觉不一样。如果有了好的音响,舞台上的音色会比平时好很多,即使
西活的音响,也足以把音色提高很多。任何微小的揉弦,极其弱的音量都很好
听,很短的弓子都能很悠扬。在舞台上,有更大的发挥强弱的空间。平时练琴没
有这个效果,这些细节可能就会忽略。尤其在乐团这样乱糟糟的地方练琴,这么
细微的变化,谁能听见?自己都刚刚能听见。可是,一旦放上大功率的扩音器,
这些细节就都能出来。
发表于 2016/3/2 3:1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