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香港中乐团音乐会
浏览量:5454 回帖数:0
1楼
今天去听了香港中乐团与山西青年民族乐团联合举办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
根》。
本来没有弄到票,演出开始前6个小时,无意间收到通知有免费票领,赶紧去拿了一
张。位置不太好,在最角落,紧挨着过道。不过能在正规的音乐会入到场,已经很不容
易了,就不抱怨了。
所谓联合举办,其实还是香港中乐团在唱独角戏,山西民族乐团只在一两首曲子上象征
性的出了几个人,不影响整体。
香港中乐团于1977年由前市政局正式成立,其后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资助及管理,
2001年4月正是由香港中乐团有限公司负责运作,是本港目前唯一之职业中乐团。香港
中乐团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演出形式及内容包括传统民族音乐及近代大型作
品,乐团更广泛的委约各种风格及类型的新作品,委约即委编作品逾1500首,务求以
崭新的技巧与风格,丰富中乐曲目。 ——摘自《华夏之根音乐会解说刊》
这一次的曲目都是新作的,以前没有听过,以表现古代晋国(山西)地区风土人情为
主。感觉上曲子都已层次感突出为特点,对整个乐队和谐的配合要求很高。指挥阎惠昌
先生在乐队中起到了灵魂的作用,举手投足之间能够将整个乐队带动起来,演奏气势宏
大而不紊乱。
当然每一个声部的扎实功底为乐曲整体效果的达到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拉弦部的弓
法很统一,连快速抖弓的时候都很齐,像一个人;演奏也都很有□□,“身体与长弓齐
抖,头发共琴弦一动”,感觉只有zhangshun能在演奏时做得像他们那样投入;另
外,八把大提琴,五把低音提琴,为拉弦部低音部提供了强有力的外援,感觉整个乐曲
浑厚了起来。弹拨部有四把琵琶,齐奏的时候看到一起轮指时的壮观场面,令人惊叹;
阮族的音量感觉不够,可能这与乐器本身的作用有关。吹管部的唢呐是没话说的,果然
是张飞的嗓门,但是在音乐里运用的恰到好处,可以把山西人那种古朴、豪爽的性格表
现出来;笛子在这一次演奏中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不过偶然出现的一小段独奏还是可
以看出演奏者的功底蛮好,滑音做得很圆润,快指也不表现得仓促(估计快指仓促就只
是我一个人独有的毛病:p);另外,笙的配置也为乐曲表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个别
乐曲中似乎还动用了埙;最值得一提的是打击部,除了常规的锣、鼓、拨之外,这次还
又根据乐曲的特点加入了“四片瓦”(一种像编磬的东西)、拨浪鼓(分发给听众协助
乐队表扬助兴)、算盘(头一次看到算盘也可以当打击乐);另外,拍掌也算是一种;
我个人觉得新鲜倒是挺新鲜,但过于玩弄新鲜感,有哗众取宠之嫌;不过话又说回来,
乐曲的很多地方节拍性并不是很强,完全要靠指挥的手势,但是打击部仍然可以准确而
又整齐的敲打节奏和旋律,并充当乐队的副指挥,其水平也不是盖的。乐曲的强弱变化
非常明显,(这一点我们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香港中乐团的水平,)可
以用“收放自如”来表达。
不过曲子感觉上比较遥远,没有什么共鸣,没有好好欣赏,搞得这次音乐会变成了我在
一旁裸观察技术一样,有少少暴殄天物的感觉......我把乐曲用MP3录了下来,效果还可
以,就是立体感全部没有办法体现了。我在这边发现民乐团那两个ftp都没有办法上,
trebu或者ginger给我一个大一点的邮箱,我把文件发过来(大概二三十兆)。
不会写评论,大家见谅!
另外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音乐会结束后我去找中乐团指挥签名时,顺便要到了他给科大
民乐团的题词:“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继续努力!”小赞一下自己...:)
今天去听了香港中乐团与山西青年民族乐团联合举办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
根》。
本来没有弄到票,演出开始前6个小时,无意间收到通知有免费票领,赶紧去拿了一
张。位置不太好,在最角落,紧挨着过道。不过能在正规的音乐会入到场,已经很不容
易了,就不抱怨了。
所谓联合举办,其实还是香港中乐团在唱独角戏,山西民族乐团只在一两首曲子上象征
性的出了几个人,不影响整体。
香港中乐团于1977年由前市政局正式成立,其后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资助及管理,
2001年4月正是由香港中乐团有限公司负责运作,是本港目前唯一之职业中乐团。香港
中乐团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演出形式及内容包括传统民族音乐及近代大型作
品,乐团更广泛的委约各种风格及类型的新作品,委约即委编作品逾1500首,务求以
崭新的技巧与风格,丰富中乐曲目。 ——摘自《华夏之根音乐会解说刊》
这一次的曲目都是新作的,以前没有听过,以表现古代晋国(山西)地区风土人情为
主。感觉上曲子都已层次感突出为特点,对整个乐队和谐的配合要求很高。指挥阎惠昌
先生在乐队中起到了灵魂的作用,举手投足之间能够将整个乐队带动起来,演奏气势宏
大而不紊乱。
当然每一个声部的扎实功底为乐曲整体效果的达到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拉弦部的弓
法很统一,连快速抖弓的时候都很齐,像一个人;演奏也都很有□□,“身体与长弓齐
抖,头发共琴弦一动”,感觉只有zhangshun能在演奏时做得像他们那样投入;另
外,八把大提琴,五把低音提琴,为拉弦部低音部提供了强有力的外援,感觉整个乐曲
浑厚了起来。弹拨部有四把琵琶,齐奏的时候看到一起轮指时的壮观场面,令人惊叹;
阮族的音量感觉不够,可能这与乐器本身的作用有关。吹管部的唢呐是没话说的,果然
是张飞的嗓门,但是在音乐里运用的恰到好处,可以把山西人那种古朴、豪爽的性格表
现出来;笛子在这一次演奏中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不过偶然出现的一小段独奏还是可
以看出演奏者的功底蛮好,滑音做得很圆润,快指也不表现得仓促(估计快指仓促就只
是我一个人独有的毛病:p);另外,笙的配置也为乐曲表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个别
乐曲中似乎还动用了埙;最值得一提的是打击部,除了常规的锣、鼓、拨之外,这次还
又根据乐曲的特点加入了“四片瓦”(一种像编磬的东西)、拨浪鼓(分发给听众协助
乐队表扬助兴)、算盘(头一次看到算盘也可以当打击乐);另外,拍掌也算是一种;
我个人觉得新鲜倒是挺新鲜,但过于玩弄新鲜感,有哗众取宠之嫌;不过话又说回来,
乐曲的很多地方节拍性并不是很强,完全要靠指挥的手势,但是打击部仍然可以准确而
又整齐的敲打节奏和旋律,并充当乐队的副指挥,其水平也不是盖的。乐曲的强弱变化
非常明显,(这一点我们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香港中乐团的水平,)可
以用“收放自如”来表达。
不过曲子感觉上比较遥远,没有什么共鸣,没有好好欣赏,搞得这次音乐会变成了我在
一旁裸观察技术一样,有少少暴殄天物的感觉......我把乐曲用MP3录了下来,效果还可
以,就是立体感全部没有办法体现了。我在这边发现民乐团那两个ftp都没有办法上,
trebu或者ginger给我一个大一点的邮箱,我把文件发过来(大概二三十兆)。
不会写评论,大家见谅!
另外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音乐会结束后我去找中乐团指挥签名时,顺便要到了他给科大
民乐团的题词:“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继续努力!”小赞一下自己...:)
发表于 2011/2/13 10: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