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团走台观感

楼主

老女孩 [离线]

0☆☆☆☆☆

发帖数:176 积分:980
1楼

  没人来写今天上午省团走台的文章,我就来胡乱发一通感受。

  省团今天上午出现的人员配置是:

  拉弦部:
    高胡:2-3(?看不清楚)
    二胡:5-7(?看不清楚)
    中胡:2-3(?看不清楚)
    大提琴:2
    低音提琴:2
  拨弦部:
    柳琴:1
    琵琶:3
    中阮:1
    大阮:1
    三弦:1
    扬琴:2 (扬琴手有时兼打击乐手)
    筝:1
    竖琴:1 (最受不了这个,我还一直以为是箜篌,直到它蹦出声音来)
  吹管部:
    竹笛:3 (梆笛、曲笛、低音笛,时常换,但没有新笛)
    唢呐:2 (高音、中音、低音,两人兼)
    中音笙:1
    低音笙:1
  打击部:
    大概共3人,扬琴手有时加入打击部

共计演奏员大概40人左右。

  这个配置似乎本身存在些固有问题。一是拉弦声部音量不够,
主要是二胡声部不丰满(怎么跟我们毛病一样,hehe),民族乐队
二胡瘪下去了是怎么个样子——大伙儿不用想也明白吧。二是弹拨
声部的阮族偏弱,导致整个弹拨组不敢往外出跳(也可能今天主要
节目是所谓“钢琴与民族乐队”,弹拨部得照顾些钢琴,否则这通
架可就打得热闹了)。三是竹笛组配置不甚合理,缺少新笛,声音
有些散(不过今天那几张笛膜也够意思,紧巴巴的,闹得音色介于
膜笛与新笛之间,真叫人哭笑不得)。

  省团不知是平时合练不够还是这几个新曲子排练的时间不够,
每个曲子都挺毛糙,钢琴经常和乐队脱节,以主奏乐器为首的抢拍
拖拍把指挥闹得无可奈何,只好不住得“拜托大家”,hehe。打击
部偶尔打错点,低音拉弦部有一段该出声的整个儿歇着了,老陈也
犯了晕,梁祝一处换笛子的地方手脚慢了,乐队跑开了,领奏却找
不着了。
  二胡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毛病,音准。这个问题很头疼,本来人
数就偏少,一跑音,自信心一受打击,就更加畏首畏尾,弓越发地
轻,音量越发地小,音色也没的保证了。
  弹拨乏善可陈,但也好像没什么太大毛病,就是不敢往外跳。
竖琴音色不好。
  吹管么,老陈今天有个大协奏,就没坐在乐队里头,三个年轻
人(据说有两个老陈的学生)管笛子,还是太嫩,不太自信,再加
上前述笛膜的原因,导致音色出不来。音准也出了几次问题,被指
挥点名批评(怎么省团总是学我们,hehe)。唢呐的表现应该还算
可以,由于为了与拉弦声部达成音量平衡,不是特别敢放开手脚,
有些可惜。

  乐队以外,两位领奏演员,一个竹笛,一个钢琴。

  老陈今天也不太发挥,可能与过冷的天气有关,手指没活动开,
气似乎不太纯,舌头也不利索。不知谁出的主意,演奏《梁祝》,这
哪是竹笛协奏曲啊,简直是笛子展览会,从小G到大C,中间还冒出
一根弯管笛,估计能让观众觉得挺新鲜。可一堆笛子换来换去总不
是好事,直接导致前述那个事故。此外,各个笛子笛膜松紧程度不
同,听着音色不一致,有些不舒服。

  钢琴那位姓蔡,抱歉我记不住名字了,反正礼堂门口有介绍,在
香港一堆大学里担任艺术指导。要不是有老陈一个梁祝,几乎要改他
个人的钢琴演奏会了。琴很好,道听途说值一百多万吧(这个数目不
知道组建中广是不是够了,hehe)。技术怎么样我不知道——这个乐
器我基本不懂,反正与乐队配合总有问题,估计是弥合时间的问题与
乐器间的固有矛盾,不是个人的原因。

  一通牢骚了——且慢,最大的埋怨还没出来呢。
  不知道谁想出的“钢琴与民族乐队”的主意,感觉是“琵琶与交
响乐队”之类的□□,以我观点,此人绝对的该打。
  中西乐器之间的配合已有不少成功的范例,诸如琵琶与交响乐队
《草原》、《祝福》,竹笛与交响乐队《梆笛协奏曲》、《愁空山》,
二胡与钢琴《一狂》,筝与钢琴《临安遗恨》等等(没犯什么错误
吧?)。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这些曲目无不是以民族乐器为主奏,
西洋乐器为伴奏,从而充分发挥民族乐器色彩丰富、个性突出,西洋
乐器(队)音色深沉、溶合性好的长处。
  今天有些奇怪,居然是钢琴与民族乐队,反其道而行之。
  钢琴这件乐器么——我豁出去说了,基本上又要挨骂了——我个
人有些偏见吧,以下都是个人观点。原先曾戏言筝是最易普及的民族
乐器,原因是“想弹得不好听都难”,后来我又提出个笙,现在想想
扬琴也相仿(当然,想弹得、吹得很好听更难)。钢琴也是类似性质
吧,而且属于那种不瘟不火的很中庸的乐器,与民族乐器相比,音色
上没什么个性,音量变化也不大,只能颗粒出音,走长音时连轮都没
法用,最大的好处是和弦太过方便与个头较大比较显眼。故而以我的
观点它是一件比较好的伴奏乐器与很不好的独奏乐器,很多人喜欢钢
琴独奏,我觉得那从头到尾除了平就是贫了。
  钢琴加民族乐队……一面是乐队束手束脚,一面是主奏乐器太过
平淡,简直就是把东西方两套体系的缺点来了个二合一,不忍卒睹。
而且两边律制与固有风格实在差得太过悬殊,民族乐队你要它出西洋
管弦乐风格实在勉为其难,今天的钢琴也太没有东方风味(与编配也
有关系),即便是如《春江》这样的曲子还在卖弄和弦与半音,于是
乎我每每觉得钢琴在给乐队添乱。
  而且,今天的钢琴是在太过庞大,还往舞台中间一杵,足足占据
了将近一半的立面,再一翻盖儿,呵呵,台下坐在左面就看不见拨弦
部,坐在右边就看不见拉弦部,两台扬琴是基本怎么都瞅不见的,那
钢琴实在是妨碍观察视线。就算是某某与乐队吧,人家通常还都在指
挥左面旁侧的位置上啊,也没像这钢琴……听觉上已经够受了,视觉
上还要干扰一下,hehe。

  得了得了,不再牢骚了,已经露出越来越刻薄的苗头了。表扬两
句吧。

  不管怎么样,省团这次还是算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的,而且估计
大部分朋友还是很对钢琴有好感的(虽然我个人不喜欢),今晚的形
式也会令他们感到新奇吧。天气很冷,团里的同志都知道这种天要使
唤起手指来有多么困难,也都经历过台上大灯煎熬的痛苦。省团排练
时有渐入佳境的感觉,后面的曲目似乎进入状态了,晚上的演出应该
会更精彩些吧。而且人家辛辛苦苦跑到科大礼堂来演出,大家到时候
应该尽量多的给以掌声。

  另外今天观摩排练的团员有horizon、我(看了全场)、washnew
(看了半场)和琵琶(看了尾巴)。
发表于 2012/1/23 4:35:52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