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乐团音乐会随笔1:随团演奏家
浏览量:6615 回帖数:0
1楼
上海团一向走"名牌战略",突出随团演奏家,那就还是先从大牌们说起.其中
最有名的自然是二胡家闵惠芬,笛家俞逊发,琴家龚一这些接近60岁的老同志了.
龚先生2001年来过,很有大家气派,在科大水上厅搞讲座音乐会,让观众随便
点曲子,他来讲解和演奏。不过这次没有来。
闵惠芬:她的人生道路是极其曲折的,想必大家也知道些。80年代的大病
中右臂三角肌几乎全部切除,从鬼门关回来后以无比的毅力重新拿起了胡琴,
真是值得敬佩。但是客观地说,从前的技术高度却是再也恢复不了了。《洪湖
主题随想曲》是她自己的曲子,不过正如团长所说,没有从前那样情真意切了,
而且跑音、飞音也多了一些。她还能活跃在舞台上已经是个奇迹,而且长江后
浪推前浪也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如今的宋飞、于红梅等中青年一代已经接过这
把火炬了。《□□》这次居然用大乐队伴奏,甚至听不清二胡的声音,实在太
夸张了些。她的演出,意义已经大过演奏本身了。
俞逊发:虽然只比闵惠芬小一岁(57),却像年轻人一样看上去精力旺盛。
《琅琊神韵》80年代他自己上安徽琅琊山作的,由于是写意的曲子,这次选择
不用伴奏,所以走台的时候也没有吹,我也没听到现场演奏,真是可惜啊。不
过我有些惊讶于他的舞台事故,因为据说当年在上海举行全国文化节的时候,
面对台下全国各地艺术家,他演奏《汇流》就是没小心,刚吹个头就把笛膜鼓
破了。和这次一样,都是顶倍高音的时候破的。平时我练这个音也常破笛膜,
但是作为当今笛坛的领军人物,舞台生涯近半个世纪了,又有了这样的惨痛
教训,却还是出问题,有点费解。总体感觉他这次演出状态也不太好,《五梆
子》里梆笛的音色控制有点问题,特别是最后的几个结束音居然严重错音!
此外就是一些中青年演奏家了,可惜筝家罗小慈这位文化修养深厚的著名
才女没有来,结果只剩下翁镇发了,因为余其伟和沈诚都不是上团的。翁的演
奏一向强调抒情性,这次保持一贯风格。尤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笙这种力
度变化一向比较困难的乐器现在在他手里已经能奏出相当大的音量对比了,这
应该归功于改革家的努力和他本人的技术水准。他手里的改革键笙功能比从前
的改革笙又强了许多,不过有个缺点,弱奏的时候键子起落的声音很明显。
上海团一向走"名牌战略",突出随团演奏家,那就还是先从大牌们说起.其中
最有名的自然是二胡家闵惠芬,笛家俞逊发,琴家龚一这些接近60岁的老同志了.
龚先生2001年来过,很有大家气派,在科大水上厅搞讲座音乐会,让观众随便
点曲子,他来讲解和演奏。不过这次没有来。
闵惠芬:她的人生道路是极其曲折的,想必大家也知道些。80年代的大病
中右臂三角肌几乎全部切除,从鬼门关回来后以无比的毅力重新拿起了胡琴,
真是值得敬佩。但是客观地说,从前的技术高度却是再也恢复不了了。《洪湖
主题随想曲》是她自己的曲子,不过正如团长所说,没有从前那样情真意切了,
而且跑音、飞音也多了一些。她还能活跃在舞台上已经是个奇迹,而且长江后
浪推前浪也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如今的宋飞、于红梅等中青年一代已经接过这
把火炬了。《□□》这次居然用大乐队伴奏,甚至听不清二胡的声音,实在太
夸张了些。她的演出,意义已经大过演奏本身了。
俞逊发:虽然只比闵惠芬小一岁(57),却像年轻人一样看上去精力旺盛。
《琅琊神韵》80年代他自己上安徽琅琊山作的,由于是写意的曲子,这次选择
不用伴奏,所以走台的时候也没有吹,我也没听到现场演奏,真是可惜啊。不
过我有些惊讶于他的舞台事故,因为据说当年在上海举行全国文化节的时候,
面对台下全国各地艺术家,他演奏《汇流》就是没小心,刚吹个头就把笛膜鼓
破了。和这次一样,都是顶倍高音的时候破的。平时我练这个音也常破笛膜,
但是作为当今笛坛的领军人物,舞台生涯近半个世纪了,又有了这样的惨痛
教训,却还是出问题,有点费解。总体感觉他这次演出状态也不太好,《五梆
子》里梆笛的音色控制有点问题,特别是最后的几个结束音居然严重错音!
此外就是一些中青年演奏家了,可惜筝家罗小慈这位文化修养深厚的著名
才女没有来,结果只剩下翁镇发了,因为余其伟和沈诚都不是上团的。翁的演
奏一向强调抒情性,这次保持一贯风格。尤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笙这种力
度变化一向比较困难的乐器现在在他手里已经能奏出相当大的音量对比了,这
应该归功于改革家的努力和他本人的技术水准。他手里的改革键笙功能比从前
的改革笙又强了许多,不过有个缺点,弱奏的时候键子起落的声音很明显。
发表于 2012/1/29 10:4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