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赵老师讨论曲目的结果及感想

楼主

还记得 [离线]

0☆☆☆☆☆

发帖数:104 积分:400
1楼

赵老师把陈宇新列出来的曲目做了简单点评,最终选了《弓舞》和《达姆达姆》作为这学期
继续排练的曲目,下学期预备排《月光变奏曲》《滨湖春晓》,根据排练的实际情况可能还
会做改动。

关于列出来的小合奏《阳关三叠》和《平湖秋月》,赵老师说这两首曲子风格相近精致小
巧,尤其对主奏的高胡要求很高,需要细腻丰满技法纯熟。《江南好》也属于这个类型,
对主奏的笛子和高胡要求尤其的高,高胡得会“发嗲”。《二泉映月》有一个徐正泉(不知
道作曲家的名字是不是这么写我没有查到)的版本,曲子比较抒情,同样对领奏的二胡
要求很高。这些曲子都是类似于协奏曲的曲目,对于乐团全体团员的成长起不到明显的
作用所以暂不作为大队排练的曲目,但是可以作为专场备选曲目选择性的排一下。《彩云
追月》也是不错的选择,曲子不难,比较精致,可以帮助改改咱们排演曲子粗糙的毛病。

最终选的《弓舞》是舞剧小刀会的插曲,舞剧《小刀会》是诞生于建国十年的经典文艺作
品,舞剧《小刀会》里的音乐,以明、清以来的汉族古典音乐──当中主要是昆曲曲牌──来
刻划人物性格,在写法上,则用曲牌和主题音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变奏来展开,比如
说,第六场里著名的一阕《弓舞》音乐,是以昆曲曲牌《耍孩儿》为素材写成的,它是上海
也是全国第一部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舞剧。 该剧分“起义”、“胜利”、“抗议”、“夜
袭”、“求援”、“突围”、“决战”等七场,艺术地再现了19世纪中叶发生在上海地区的“小
刀会”农民起义的战斗历程,讴歌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武装斗争的奋斗精神。该舞剧结
构具有中国章回小说传统元素,舞蹈语言以中国古典舞语言为主体,辅以江南地域特色
的民间舞加以穿插,营造情景、强化个性、渲染色彩。剧中多段独舞、双人舞也颇具特
色,而“弓舞”、“大鼓凉舞”、“倒花兰”、“盾牌舞”、“小刀舞”等群舞,更堪称令人过目
难忘的精彩舞段。 《弓舞》这支曲子表现的是壮阔的古典舞,曲子典雅大气富有韵味。赵
老师建议我们如果能找来《小刀会序曲》的谱子就能排小刀会组曲了,相比《弓舞》,《序
曲》的战斗性强,曲子比较悲壮,同样也是经典曲目,乍一听曲子挺难,但是分解排开之
后会很有乐趣。

《月光变奏曲》是哈萨克乐曲,根据前苏联哈萨克斯坦乐曲编曲,对一个四乐句的主题乐
段进行装饰变奏,贯穿始终的二拍子节拍和奔放活泼的旋律,富有东欧民族的精神性
格。和《达姆达姆》是曲风相近的曲子。《滨湖春晓》是作曲家为今年的安徽省葫芦丝大赛
专门写的曲子,素材源于黄梅戏,旋律优美,是葫芦丝与乐队的形式。赵老师说乐队部
分写的十分精彩,建议我们排这个曲子。《花好月圆》是经典曲目了,赵老师的意思是排
到没曲子可排的时候再排这个,《花好》的难点在于速度,中间有一段分解琶音比较难
做,弹拨部很多地方是后半拍进,这就要求大提琴和basse前半拍的拍点进的很准,这个
曲子暂时不考虑。

关于咱们团的日常排练,赵老师指出在对上谱子之后要对曲子做细节化处理,指挥要根
据自己对曲子的理解安排高潮,比如先是小高潮小高潮一点点推到曲子的大高潮,或者
先是大高潮慢慢回落。中国的民族管弦乐的曲目一般是主题式的,有很多风格化的东西
在里面,需要指挥自己去把握,这一点跟西洋管弦乐就不同了,西洋管弦乐有很多无主
题的。还有一点就是曲子的衔接部位指挥一定要和乐队商量好,乐队一定要能理解和做
出指挥在衔接地方的处理。曲子中的和声也需要平时加以练习,和声需要很准,分解开
的音高可以和笙对,三和弦较常用,高音和低音一般比较容易听出来,中间那个音则容
易被忽略,为了保证和声的和谐以及完整平时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和声(特别是中间音)
的训练。在大家对曲目有了一定熟悉性之后拉弦声部需要划功法,管乐需要划换气的地
方,这个工作就交给我们的声部首席来做,这一点也是赵老师多次强调的。在往后指挥
要处理感情色彩的渲染、音色以及强弱。比如《弓舞》开场是宽广的进板,各声部的音色
要饱满,二胡拉满弓,等。

今天跟赵老师谈了一下之后学到了很多,赵老师看待曲目的方式和角度跟我们都大不一
样,赵老师会从曲子的内容背景,曲子本身的结构,对演奏员的要求,对乐团的成员的
成长会起到什么帮助等等方面来考虑一个曲子。赵老师多次提到咱们选曲子的时候不要
一味往难了走,排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排起来开心的同时又能锻炼乐团整体能力的曲子
比较好。

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跟赵老师讨论了的某某人和某某人出来给我补充啊。


发表于 2010/4/4 20:14:36

马红 [离线]

1★☆☆☆☆

发帖数:196 积分:1091
2楼

这个贴,好,非常好 :)

水平有限,排练这块我就不来瞎掺和了,嘿嘿。
前天跟小闲翻了一下团里积累的乐谱资料,再加上phoebe同学列的表单,大概挑
出来了一些备选曲目:

已排练合奏曲  《京调》、  《苏堤漫步》
民族管弦乐合奏 《嫦娥》、  《月儿高》、《春节序曲》;
弹乐合奏    《驼铃》、  《嘀哩嘀哩》;
弦乐合(齐)奏 《良宵》、  《□□》;
小合奏     《喜送公粮》、《达姆达姆》、《二泉映月》;
广东音乐    《平湖秋月》 《雨打芭蕉》;
丝弦五重奏   《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
徽乐(黄梅戏) 《天仙配》、 《牛郎织女》等
返场曲目    《花好月圆》、《拉特斯基进行曲》。

《月儿高》、《嫦娥》、《春节序曲》等曲子编配规模比较大,老师分析了乐团
的现状:规模较小,声部表现力不足以承担此类乐曲的基本需求。如phoebezh所
说,赵老师提供了一些非常中肯和独到的建议,醍醐灌顶。

嘀哩嘀哩,呵呵,是个儿歌~......

弦乐《良宵》,小合奏《雨打芭蕉》,考虑到声部实力限制,对现阶段乐团还是
有一定难度的。谈及声部问题,弹拨目前实力较为薄弱,我们会尽快考虑在大队
中加入电声乐器,如民乐音色的电子琴等等。在这里欢迎有基础的同学自荐或推
荐~

小闲说,《拉特斯基进行曲》半音比较多,对我们团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我很
喜欢这个曲子来返场,等有了余力,咱们再做。

科大地处安徽,乐团沐浴这徽风皖韵,一来怡情,二来突出自己的特色。老师没
对《天仙配》做过多的评价,但建议戏曲音乐可以排,是以推荐《滨湖春晓》,
作为来年专场的一大特色。

“月”字辈的曲子中,我最中意的就是《月光变奏曲》了。听了这个旋律,第一
感觉很亲切,第二感觉很活泼,第三感觉值得□□□尝试。再者《彩云追月》,
乐团早期曾经尝试着此曲的五重奏版本,现在有了机会把小合奏搬上舞台,还是
先看一下效果,再做品评。老师高度评价了《弓舞》,看下phoebezh的文章,受
益颇多哈:)

最后再顶一下原帖!

发表于 2016/3/2 3:19:42

libo620 [离线]

0☆☆☆☆☆

发帖数:101 积分:321
3楼

所谓抹滑,术语叫垫指滑音,就是不换把而通过手指的传递和压力造出的滑音。
比如5滑到3,先用小指按5,通过无名指传递到中指的3,达到滑音的效果。

首先手指要够长,这个是先天条件。还有就是手要有重的感觉,不仅仅是按弦,
要压弦。手轻轻放在弦上,弦就颤悠。我们形容跑步跑不动时经常说:腿象灌了
铅一样。压弦的感觉就是:手象灌了铅一样。这个需要后天训练。我觉得有了这
两个条件,就可以拉垫指滑音了。

手的重量感在揉弦里起重要作用,手不重,揉弦根本揉不起来。所以说,揉弦不
只是手指的任务,整个手要颤,才能加强力度。这就象举重用手拿杠铃,但腰要
发力是一个道理。
发表于 2016/3/2 3:19:42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