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歌印象[原创]
浏览量:4986 回帖数:0
1楼
今天要说的是湖北民歌。在这片楚文化源远流长的地域上,民歌有着瑰丽的色彩。
古代,湖北曾设楚都于郢,故湖北向被列为楚地正宗,湖北的民歌也习称为楚歌。
宋代的《乐府诗集》中提到著名的“西曲”(和“吴歌”齐名)就是出于荆(今荆沙地
区)、郧(今鄂西北郧阳、郧县等)、樊(襄阳、樊城等)、邓(今河南南阳,邓州
等),说是“荆楚四声”,可见“九头鸟”善歌是古来闻名的。
这里有山歌,田歌,号子,小调,风俗歌……江汉平原的歌不大听到,我所有的cd
上好像只有三首“三月山茶发了芽”(孝感)、“哪有闲空回娘家”(好像是荆州地区
的,记不清了)和“崔咚崔”(潜江,以前看资料好象记得是首打连枷号子,打连枷—
—古时没有机械,麦子或稻谷收割后放在晒谷场上,大家一齐用“连枷”将其脱粒,为
了缓解劳动的辛苦和枯燥,便有这样的文艺形式,男女领唱,众人帮腔,可以想见,场
面定是热闹非凡)。这里要着重说的是山歌和田歌。
湖北除了江汉平原以外,到处是山。过去,山里人做什么活路就唱什么山歌:挖山
种地唱山歌;采茶唱茶歌;砍柴唱柴歌;背起背篓唱打杵歌;当然少不了恋爱时的情
歌。美丽的鄂西山区,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民间文化,也蕴藏着大量优美动人的山
歌、情歌。这些民歌之所以流传千古,就在于真挚感人。“无雨无水不成河,无郎无姐
不成歌,郎情妹意歌声浓,隔山隔水难隔歌,情深意切歌声多”,“世上只有假诗文,
世上哪有假山歌”……颇有乐府风味。湖北山歌,尤其是鄂西山歌,声调大多古、高
亢、宛转、优雅、嘹亮,语言平白朴实,常:呀、喂、衣、嘿、哎、嘛、哒等为辅助音
词,出现的称谓多为“郎”、“姐”、“干妹子”。那些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真
切感人的缠绵情歌,在人们口中代代传唱,象山野的泉水滋润过多少青年男女孤寂的心
灵。爱湖北的山歌,是爱她的媚而不俗,是爱她的清新芬芳,是爱她的旋律和言词……
古时农民一年四季农忙,特别到了“栽秧割谷两头忙”的季节,更是疲惫不堪,因
而此地自古盛行打锣鼓唱田歌,用以鼓舞劳动热情,减轻劳累,丰富精神生活。以前有
看过一则报道,说是日本的团体专门到湖北的乡间去采风,专门收集田歌,他们本国以
前也有类似的形式,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还没来得及整理就消失殆尽。中国恐怕消失
的比他们更快,而且做这方面工作的人也更少。湖北田歌里有一种极有特色的形式——
薅草锣鼓,过去有专门的器乐、形式和演出团体,能根据情景有开场、加油、高潮、收
工等,是劳动艺术化的力证。这也是一种劳动时的歌,拔草栽秧时,请人帮忙还得请锣
鼓来,要不然客们可没力气干活。去湖北长阳时,有见过薅草锣鼓舞台化的形式,很有
味道。□□“风潮”有一张cd专辑“典藏中国音乐大系之土地与歌”,有六十年代采风
时记录的薅草锣鼓六首(原生态),这回去北京,在王府井外文书店里见到了,人民币
152,恨不能抢过来!
写到这里,脑海里已是在连绵不断的联播了……我cd上有的现列举如下:
1.龙船调(宋祖英将这首歌带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弄的维也纳皇家合唱团破天荒的用蹩
脚的汉语回答“我就来推你嘛”,“还不是我来推你嘛”)
2.黄四姐(周友金、廖莎,“男:黄啊四姐嘛,女:你喊啥子儿嘛,男:我给你送一个
金簪子嘛,女:要你一个金簪子干啥子嘛,男:插在妹头上啊,行路又好看哪,坐着有
人瞧来我的干妹子……”,我以为四姐当是情人的意思)
3.车水情歌(天门,周友金、廖莎,“一人车水胳里胳膊软,两人车水车的欢……”)
4.山里幺妹爱风流(“豌豆里开花绿(lu)油油,山里幺妹巧梳头嘛巧梳头,左梳的嘛
左弯盘龙鬏,右梳的嘛右弯茶花红……”)
5.桑木扁担闪溜溜
6.卖马调(长阳民歌,“我的马儿是不卖的呀,送与我小妹骑哦嗨哟……”)
7.卖篾货(“不爱大姐一袋金,不爱二姐一袋银,不爱三姐花荷包,不爱四姐花手巾,
只爱五姐人才好,五姐有颗美好的心……”)
8.柑子树(鹤峰,吴碧霞,“柑子树来哟哟柑子叶……”)
9.放风筝(大冶,吴碧霞“三月里来是清明,姑嫂二人去踩青,玩的么玩耍放风
筝……”)
10.绣荷包(利川,吴碧霞“花荷包绣一针,要绣九州十三省,绣歌南京对北
京……”)
11.三月山茶发了芽(孝感,周友金)
12.崔咚崔(潜江,周友金、廖莎)
今天要说的是湖北民歌。在这片楚文化源远流长的地域上,民歌有着瑰丽的色彩。
古代,湖北曾设楚都于郢,故湖北向被列为楚地正宗,湖北的民歌也习称为楚歌。
宋代的《乐府诗集》中提到著名的“西曲”(和“吴歌”齐名)就是出于荆(今荆沙地
区)、郧(今鄂西北郧阳、郧县等)、樊(襄阳、樊城等)、邓(今河南南阳,邓州
等),说是“荆楚四声”,可见“九头鸟”善歌是古来闻名的。
这里有山歌,田歌,号子,小调,风俗歌……江汉平原的歌不大听到,我所有的cd
上好像只有三首“三月山茶发了芽”(孝感)、“哪有闲空回娘家”(好像是荆州地区
的,记不清了)和“崔咚崔”(潜江,以前看资料好象记得是首打连枷号子,打连枷—
—古时没有机械,麦子或稻谷收割后放在晒谷场上,大家一齐用“连枷”将其脱粒,为
了缓解劳动的辛苦和枯燥,便有这样的文艺形式,男女领唱,众人帮腔,可以想见,场
面定是热闹非凡)。这里要着重说的是山歌和田歌。
湖北除了江汉平原以外,到处是山。过去,山里人做什么活路就唱什么山歌:挖山
种地唱山歌;采茶唱茶歌;砍柴唱柴歌;背起背篓唱打杵歌;当然少不了恋爱时的情
歌。美丽的鄂西山区,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民间文化,也蕴藏着大量优美动人的山
歌、情歌。这些民歌之所以流传千古,就在于真挚感人。“无雨无水不成河,无郎无姐
不成歌,郎情妹意歌声浓,隔山隔水难隔歌,情深意切歌声多”,“世上只有假诗文,
世上哪有假山歌”……颇有乐府风味。湖北山歌,尤其是鄂西山歌,声调大多古、高
亢、宛转、优雅、嘹亮,语言平白朴实,常:呀、喂、衣、嘿、哎、嘛、哒等为辅助音
词,出现的称谓多为“郎”、“姐”、“干妹子”。那些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真
切感人的缠绵情歌,在人们口中代代传唱,象山野的泉水滋润过多少青年男女孤寂的心
灵。爱湖北的山歌,是爱她的媚而不俗,是爱她的清新芬芳,是爱她的旋律和言词……
古时农民一年四季农忙,特别到了“栽秧割谷两头忙”的季节,更是疲惫不堪,因
而此地自古盛行打锣鼓唱田歌,用以鼓舞劳动热情,减轻劳累,丰富精神生活。以前有
看过一则报道,说是日本的团体专门到湖北的乡间去采风,专门收集田歌,他们本国以
前也有类似的形式,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还没来得及整理就消失殆尽。中国恐怕消失
的比他们更快,而且做这方面工作的人也更少。湖北田歌里有一种极有特色的形式——
薅草锣鼓,过去有专门的器乐、形式和演出团体,能根据情景有开场、加油、高潮、收
工等,是劳动艺术化的力证。这也是一种劳动时的歌,拔草栽秧时,请人帮忙还得请锣
鼓来,要不然客们可没力气干活。去湖北长阳时,有见过薅草锣鼓舞台化的形式,很有
味道。□□“风潮”有一张cd专辑“典藏中国音乐大系之土地与歌”,有六十年代采风
时记录的薅草锣鼓六首(原生态),这回去北京,在王府井外文书店里见到了,人民币
152,恨不能抢过来!
写到这里,脑海里已是在连绵不断的联播了……我cd上有的现列举如下:
1.龙船调(宋祖英将这首歌带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弄的维也纳皇家合唱团破天荒的用蹩
脚的汉语回答“我就来推你嘛”,“还不是我来推你嘛”)
2.黄四姐(周友金、廖莎,“男:黄啊四姐嘛,女:你喊啥子儿嘛,男:我给你送一个
金簪子嘛,女:要你一个金簪子干啥子嘛,男:插在妹头上啊,行路又好看哪,坐着有
人瞧来我的干妹子……”,我以为四姐当是情人的意思)
3.车水情歌(天门,周友金、廖莎,“一人车水胳里胳膊软,两人车水车的欢……”)
4.山里幺妹爱风流(“豌豆里开花绿(lu)油油,山里幺妹巧梳头嘛巧梳头,左梳的嘛
左弯盘龙鬏,右梳的嘛右弯茶花红……”)
5.桑木扁担闪溜溜
6.卖马调(长阳民歌,“我的马儿是不卖的呀,送与我小妹骑哦嗨哟……”)
7.卖篾货(“不爱大姐一袋金,不爱二姐一袋银,不爱三姐花荷包,不爱四姐花手巾,
只爱五姐人才好,五姐有颗美好的心……”)
8.柑子树(鹤峰,吴碧霞,“柑子树来哟哟柑子叶……”)
9.放风筝(大冶,吴碧霞“三月里来是清明,姑嫂二人去踩青,玩的么玩耍放风
筝……”)
10.绣荷包(利川,吴碧霞“花荷包绣一针,要绣九州十三省,绣歌南京对北
京……”)
11.三月山茶发了芽(孝感,周友金)
12.崔咚崔(潜江,周友金、廖莎)
发表于 2011/1/15 6:17:59

